释迦牟尼

释迦牟尼

      佛教创始人为乔达摩·悉达多,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(今尼泊尔南部边边境)王子,属释迦族。佛教徒尊称他为“释迦牟尼”,意即“释迦族的圣人”。关于释迦牟尼的生卒年代,南传佛教与北传佛教两者的说法不大相同。据北传佛教推断,释迦牟尼诞生于公元前565年,去世于公元前485年,约与中国的孔子同时。据南传佛教推断,他生卒日期或为公元前623年至前544年,或为公元前633年至543年。

       乔达摩·悉达多的父亲为净饭王。净饭王对王子十分钟爱,悉达多自幼过着锦衣玉食、无忧无虑的生活。年轻的王子从未见闻过人间的忧虑、烦恼和不幸,也从未思虑过人生有所谓忧患、贫困、病、老死诸般痛苦。悉达多自幼从未离开富丽堂皇的宫庭,从未走出精美绮丽的御苑;笙歌盈耳,觥筹交错,尽情游戏享乐。成年后,娶娇妻,生爱子。但偶然机会出游,初次接触严酷的、惨不忍睹的现实,便深为所动。根据传说,王子一日出游,得遇四种人,因而顿悟。一为奄奄待死的老人,一为病入膏育的患者,一为待葬的死者,悉达多到此始知老、病、死为人生所难免。后,又遇一贫苦僧人。从这位得到灵魂真正平衡的人那里,年轻的王子懂得了如何从老年、疾病、死亡的苦难中赢得自由,便打定主意脱离家庭生活,刻意修苦行,以求解脱之道。

       悉达多弃宫室,离亲眷,暗自出走,落发为僧,摒除欲念,潜心于苦修。他先从师于印度教“数论派”先驱阿罗逻迦罗摩与乌陀迦罗摩子学禅定;后又到尼连禅河附近林中独修苦行六年,历尽百般折磨,刻苦自身,以求正真道、成正觉。然而,无论净心守戒,抑或刻意自苦,均未能使年轻的苦行者如愿以偿。他终于悟到修苦行并非获致解脱之正道。久经冥思苦想,他终于达到觉悟。他确信:贪恋享乐以及誓修苦行,两者皆非正真道。前者“眼贪色、耳贪声、鼻贪香、舌贪味、身贪细滑,为爱欲所牵,惑于财色、思望安乐”;后者“以羸身而取道”,“彼诸外道”。正道为不苦不乐之中道,即静坐默想、思维真谛--循此,则可臻于“寂灭”,终成正觉。据传,乔达摩独自静坐菩提树下,豁然“心地光明”,得大觉悟,从此悟道成佛,成为佛陀,即成正觉。


拍卖保障

支付帮助

机构支持

新手帮助

竞拍流程